查看原文
其他

学人 | 李如龙:《长汀话词典》序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是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序言一

  


阅读书籍



 

60 年前,我参加全国方言普查,负责调查闽西的客家方言。在一个暑假,我用了两天时间,坐汽车经龙岩转到长汀,那是我第一次到陌生的地方去调查陌生的方言。在颠簸的车上,邻座的医生指着车外的行人告诉我,因为长期营养不足,许多人得了这种病、那种病。在县招待所入住后,炎热难忍之下,我在清凉的汀江水里洗却了一身的尘垢,得到了一番快乐。那是个吃不饱饭的年代,下乡做田野工作,困难不少。但是首次体验田野工作的乐趣,易懂好记的长汀话和熟练而 耐心帮我发音的周老师,使我的记音工作进展顺利,收获良多,忘却了饥饿和疲劳。辛勤劳作一周之后,傍晚来到熙熙攘攘的水东街漫步时,我试着和几家商铺的老者用长汀话对话,基本上都能达意和交流。就像一苇试水的扁舟,竟能在汀江上漂浮而下,我感到一种通过了赶考的欣喜,也得到继续前行的鼓舞。


阅读好书籍

为我发音的是教育局精心选定的福建省长汀师范学校的语文组组长周晖老 师,他是在本地生长的语文科的权威,是抗战时期内迁于此的厦门大学中文系的老学长。他对本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都十分熟悉,作为语文科的名师,他不但普通话说得好,家乡话也非常熟练,发音稳定,还能联系普通话的古汉语对字音、词义做些比较和说明。他是我最早结识的良师益友,也是方言调查的最佳发音人。

没想到二十多年后,在呼和浩特举办的一次师范院校编写普通话口语教材的会议上,我见到了周存。他说是长汀师范来的,我一问,原来他就是周晖老师的大公子,当年的小学生已经成长为出色的老师,而且继承父业,担任福建省中师语文中心组副组长。周存不仅普通话说得好,而且对口语教学也已经有了许多想法,所以省教育厅派他来参加会议。后来,我又有几次到长汀调查方言,但由于来去匆匆,各忙各的,彼此间接触不多。直到五年前,我和学生在长汀古城住了几天核对调查过的方言材料时,又和周存相处了几天。已经退休多年的周存,因为参与了几次方言调查的实践,对长汀话的研究燃起了浓烈兴趣。2016 年周存应邀到中山大学参加客家方言研讨会,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他接受了编写《长汀话词典》的任务。后来,我们这俩忘年之交就又有了许多往来。词典编出初稿后,他把电子版发给我看,希望我为他写个序。这就勾起了我和他们父子两代共同研究长汀话的珍贵回忆读着这本词典,他们先后发送给我的字音音频、词汇解说和生动有趣的例句又一次次在耳边响起。20 世纪60 年代初,我跟着黄典诚老师主持编写《福建省汉语方言概况》时负责编纂《闽西客话概况》,最近这本书正在修订,到了80 年代,我带着三位硕士生调查编写《客赣方言调查报告》时,长汀话也是个重要的方言点。我的方言学生涯一直和长汀客家话有着不解之缘,如今周存把词典编出来了,我怎能不高兴呢?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通读全稿,确实感到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也就愿意写几句感想。







名人谈读书

第一,本书的选点好。长汀是闽西的千年文化古城,在20 世纪50 年代龙岩建立闽西地区的专署之前,它一直是闽西8 县的首府。闽西和赣南的客家话形成于宋元时期,大多数研究客家历史和客家方言的学者都认为它是摇篮期的客家话。就词汇的差异而言,据《客赣方言调查报告》所列的千余条词汇对照材料,客家话与赣方言之间有近半数的词条是有明显区别的,而在客家话中,北片的闽西、赣南方言和南片的粤北、桂东方言也有明显的不同。北片内部相同的词汇有90 条,南片相同的词汇约180 条。(参见该书第7 章)下列说法中,前者是北片说法,后者是南片说法:

老伯/ 阿哥,/ 家官/ 家公,伞/ 遮,怕/ 惊,疾/ 痛,( 包子)心/ 馅,囓/ 咬,

話事/ 讲话,讲口/ 吵交,落雨/ 落水,晓得/ 知得,作田/ 耕田,眏牛/ 掌牛,鸡蛋/ 鸡春,沃/ 淋,精/ ( 漂亮),/ 抹,唔要/ 唔使。

不仅如此,在北片客话中,属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央苏区的几个县(如长汀和安远、石城、蟠龙、上犹、大余)都只有5 个声调;在井冈山地区的宁岗、泰和、永新、吉安、吉水、峡江、新干、永丰、安福、莲花也是只有35 个声调(据《客赣方言比较研究》),这种声调精简的现象显然是数年的游击战争和中央苏区命军民的流动杂处所带来的结果。众所周知,大多数客家话都只有6 个调类,赣方言则大多有6 个以上的声调。

汉语有大大小小的方言,即使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调查,还很难说已经将其发掘穷尽。并不是所有调查过的方言都要编词典,但是对于有代表性、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方言或是方言区边界上语言接触多的方言,最好都能趁现在保留得比较完整时,抓紧编纂出详尽的词典。这也是保护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多彩的语言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传承中华文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以及为汉语和汉藏语的研究提供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本书所收词语多达两万六千多条,这是一般方言词典难以企及的数量。就词语构成的类别而言,本词典有词有语,大多数是和普通话说法不同或义项有别的真正方言词,还有不少反映本地特色的土产和一些常用词所派生的词语,内容全面详实。如书中关于“番薯”的词条就有20 条;“马”字带头的词语37 条;“目”字带头的词语60 条;“冇”字带头的词语90 条;“食”字带头的词108 条。同时,书中也收录了不少方言固定表达,光是“冇# # ”、“一# # ”的结构便收录有六七十条;有些富于教育意义的俗谚也尽力搜罗,例如:“食唔穷,着唔穷,冇划冇算一世穷”“嫁人唔嫁声”(谓女儿出嫁后还得记住家乡话,客家人重视传承母语)。就编排方式而言,本书以单音的核心词领头,随后罗列基本词、派生词、固定组合、多音的成语、惯用语、谚语,这样既便于本地人学习和理解,也便于外地人做比较研究。就词条所反映的内容而言,本书充分展现出社会生活的风貌,包括历史上曾出现的地名、掌故、山歌、童谣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用语、地方文艺 (包括说唱表演和器乐演奏等)剧目、风味小吃品种,乃至儿童游戏名目、五行八作的常用术语,为本地人熟知的街巷、寺观、老字号、城乡有名的桥亭馆舍等等。通读全文,人们就能了解这座闽西古城的历史文化和风情习俗。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收录了不少有关土地革命时期本地革命家、红军活动纪念地及其故事 的词条,广泛地反映了本地的历史文化,因此,本书完全可以为当地编写乡土教 材、尤其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多方面的素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地域方言忠实地记录了在一方水土生长的人民的认知能力和思路历程,是千百年来世代传人在变化无穷的社会生活中留下的足迹。要了解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最好的办法就是编写方言词典。而编写方言词典的人也应该以此为己任,有意识地多收录体现方言特征的词语,发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

READING

第三,本书作为方言词典,在标音、用字和释义方面,符合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又能适应本地一般群众的需要,很好地平衡了“雅”与“俗”的关系。本书方言词的标音是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加以改制的,这对无入声、音类少的长汀话来说,还比较容易处理(具体的处理方法,见书前的凡例说明)。对20 世纪50 代以后出生、学过汉语拼音的人来说,这种拼写法很容易掌握;如果采用国际音标,虽然更加准确,但是能够熟练阅读的人就会少得多。至于如何选用恰当的字来标写方言词,这一直是编写方言词典的一大难题。本书努力考证了一批“本 字”,这是很值得钦佩的,例如:“楇”,《类编》苦瓦切,夸上声,横擿杖也;“偋”,蒲径切,隐僻也;“岽”,徒弄切 ,山参差不齐也;“㧌”,莫报切 ,择也;“沕”,美笔切,潜藏也;“粄”,补满切,屑米饼;“趁”,丑韧切,趁逐也;“揥”,他历 切,戏也;“恌”,土雕切,忧也;“儆”,渠敬切,戒也,顾惜。书中有时也会采 用一些民间比较通行的俗字或同音字(在右上角标上* 号)来进行标写,而非使用没有含义的“四角符号”。相信这种做法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此外,除了用 长汀城关音记录词条之,有些字的乡下口音与城里有异的,特别是那些保留入声调或古音声母的乡下字音,也能在注释中加以说明(例如汀北“蜂”读为“重 唇音”p );有些字的新旧读音也能及时捕捉(例如“共”有“[konɡ \tshïonɡ ]”两 );有些方言词的两种说法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方言来源(例如“说话”有“话 vɑ5 事、讲事”两种说法);有些常用的多义词,本书都尽量罗列多种不同的义项,例如“食”作为单音词或是构词的虚、实语素,总共列举了8 个义项。这也体现了作者认真的态度和雄厚的语言文字修养。

方言词典既然是词典,就应该按照语言学、方言学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去编写,然而它和规范词典、历史词典、研究型词典又应该有所区别。规范词典主要收录规范形式的词条;历史词典要收释史实、做历史考证;研究型词典则要根据不同的研究需要去设定内容和方式。方言词典固然也可以供研究之用,但也需要考虑到本地人的阅读和使用习惯。为了便于本地人的使用,本书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来拼写方言词,即使是不懂国际音标的人也能够读出方音,查找方言词语;同时尽量不用生僻字或是“打框框”的方式。在编排上以核心词领头,按照字数由少到多,依序罗列,解释文字也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这些做法都经过认真思考,很有新意,相信能够符合本地人的阅读习惯。总的来说,本书可以说是雅俗共赏的。唯一不能令人放心的是,本书在为多音词注音时,在声调上只标单字的本调,除 稳定的上声连读外,再没有标注连读变调,而长汀话非上声连读也是有连读变调 的。不过关于长汀话的连读变调现象,不同的研究者之间还有些争议,语言事实本身也有些不稳定,老中青三代人之间也可能有些差别。如果是本地人按照汉字的字音读下去,一般都能读出连读变调来,因此,连读变调标注的缺失,不至于成为阅读的拦路虎。相信今后还会有本地人能够通过调查分析,彻底弄清长汀话的连读变调现象。连读变调现象在汉语方言的发展历程中可能只有几百年历史,有些方言的变调还是初生的,规律至今还没有稳定下来。关于不同方言连读变调的类型、变调方式与词汇构词和语法规则的关系,以及变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至今都还不甚充分。长汀话只有5 个声调,彻底探明各种组合的连读变调 规律应该是指日可待的。

(《长汀话词典》, 周存著,世界图书有限公司2023年第一版)     

                                2021年11月5日

                                    于厦门                                大学西村


END


配曲:张文良《话长汀》图片|网络,侵删本期编辑|李妍本期审读|李妍责任编辑|甘于恩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投稿邮箱:jiufyzx@163.com
-往期推荐-学人 | 丁邦新:《汉语方言论文集》序
学人丨邢福义:《邢福义学术论著选》自序学人 | 林颂育:陈泽平老师和他的学生们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更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有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